一、面板无显示或无法启动?
接线错误:打开设备接线盒,对照产品说明书核对火线、零线、地线的连接是否匹配(注意区分单相 / 三相接线方式),确保无虚接、错接情况。
电压异常:用万用表检测供电电压,确认是否与设备铭牌标注的额定电压一致(常见 220V/380V)。电压过高易导致电路板保险熔断或元件烧毁,需先排查供电线路稳定性,必要时更换适配的稳压设备。
二、不能吸液?
吸液端密封不良:检查吸液管接头、单向阀密封圈是否老化、破损,或连接螺栓是否松动。若发现密封件失效,及时更换同型号配件;若为连接问题,用扳手均匀旋紧接头(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部件损坏)。
阀组件安装错误:部分用户拆装后易出现单向阀装反、阀球卡滞等情况,需参照说明书重新组装,确保阀座与阀球贴合紧密,弹簧弹力正常。
吸程过高:计量泵吸程超过额定范围(通常≤5 米)时,易因吸力不足无法吸液。可降低泵体安装高度,使泵头位置尽量接近液面(建议液面高于泵头 50cm 以内)。
困气现象:吸液管路进入空气会形成气阻,导致吸液失败。此时需打开泵体排气阀,启动设备空载运行 1-2 分钟,待气体完全排出后关闭排气阀,再尝试吸液。
液体特性影响:若输送液体粘稠度过高(如膏状流体)或易产生气泡(如含表面活性剂的液体),常规安装方式易吸液困难。建议采用 “泵体低于液面” 的安装方式,利用液位差辅助吸液,或更换带自吸功能的专用计量泵。
泵头 / 底阀堵塞:过滤底阀或泵头内若残留杂质、结晶,会阻碍液体流通。拆泵头及底阀,用清水或适配溶剂冲洗(腐蚀性液体需用对应中和剂处理),确保管路畅通。
三、排量不稳定?
泵头存在异物:液体中的杂质可能卡滞单向阀、磨损柱塞,导致流量波动。拆洗泵头内的阀座、阀球、柱塞等部件,清除残留杂质,必要时用软布抛光接触面。
膜片损坏:隔膜式计量泵的膜片若出现裂纹、穿孔,会因压力不稳定导致排量波动。关闭设备后检查膜片外观,发现损坏及时更换(注意选择与介质兼容的材质,如耐酸碱用四氟膜片)。
四、排量过小?
泵头堵塞:同 “排量不稳定” 处理方式,拆洗泵头及过滤装置,确保液体流通无阻碍。
出口端压力过大:若系统出口压力超过计量泵额定工作压力(如管路堵塞、背压阀设定过高),会迫使泵体流量下降。先检查出口管路是否通畅,若为工艺需求需高压输送,则需更换额定压力更高的计量泵型号。
五、排量过大?
虹吸现象:当出液管出口低于液面且无防虹吸装置时,易因重力形成虹吸,导致过量输送。在出液管加装背压阀(设定压力略高于系统工作压力),可有效阻断虹吸。
出口端压力过小:若出口管路无压力或压力过低(如敞口容器),液体易因泵体推力过大而过量排出。同样通过加装背压阀,稳定出口压力,控制排量精度。
六、漏液现象?
上下阀螺母松动:单向阀的上下阀盖螺母若未拧紧,会导致液体从缝隙渗漏。用扳手顺时针均匀旋紧螺母(注意力度适中,避免滑丝)。
泵头松动:泵头与驱动部分的连接螺栓松动,会导致结合面漏液。按对角线顺序逐步旋紧螺栓,确保泵头与驱动端贴合紧密。
膜片损坏:同 “排量不稳定” 情况,膜片破损会直接导致漏液,需及时更换适配膜片。
密封件失效:接头密封圈、轴封等密封件老化后,需整套更换(建议选择原厂配件,确保密封性能匹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