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障 1:加药计量泵底阀被杂物堵塞(最常见)
故障判断:若计量泵运行时无液体输出,且吸液端无明显异常声响,优先检查过滤底阀 —— 多数情况是水中的杂质、沉淀物或药剂残渣堵塞了底阀滤网,导致液体无法进入泵体。
现场解决:
关闭计量泵电源,断开底阀与进水管的连接;拆卸过滤底阀,用清水冲洗滤网(若堵塞严重,可借助软毛刷清理,避免划伤滤网);
检查底阀内的单向阀芯是否灵活,确认无卡滞后,重新安装底阀;
开启计量泵,观察是否恢复正常上液。
故障 2:加药计量泵进水管内有空气
故障判断:启动计量泵后,若听到泵体发出 “咕噜咕噜” 的异响,且无液体输出,大概率是进水管内进入空气,形成 “气阻”,阻碍液体正常输送。常见原因是吸液端密封件(如 O 型圈、垫片)老化破损,或快速连接处未拧紧,导致空气从缝隙渗入。
现场解决:
关闭计量泵,检查吸液端的密封件(如接头垫片、泵头密封圈)是否完好,若有破损立即更换;
检查进水管快速链接处、螺纹接口是否拧紧,确保无松动;
若进水管内空气较多,可先拆下进水管,手动向管内注入少量清水(排尽空气),再重新连接;
启动计量泵,观察异响是否消失、液体是否正常输出。
故障 3:药桶液位过低 + 吸入扬程不足
故障判断:药桶内液位下降到一定高度后,计量泵突然停止上液,且底阀、进水管无堵塞 / 漏气 —— 问题多出在 “吸入扬程” 不匹配:可能是加药泵进口端管道安装过长,或泵体安装位置过高,导致泵的吸力无法将低位液体吸入。
现场解决:
先补充药桶内的药剂,提升液位高度,测试计量泵是否恢复上液(若临时恢复,需进一步解决扬程问题);
若补充液位后仍不上液,检查进水管长度:尽量缩短进口管道(建议长度不超过 3 米),减少液体输送阻力;
降低计量泵安装高度(使泵体位置更接近药桶液面),或直接更换为高吸程型号的计量泵,确保吸力满足需求。
故障 4:投加液体粘稠度过高或易产生气泡
故障判断:若投加的是粘稠液体(如高分子药剂)或易发泡液体,计量泵运行时可能因液体流动性差、气泡占据泵腔,导致无法正常吸液、上液。
现场解决:
更换适配高粘度液体的专用单向阀(高粘度单向阀的阀芯结构更适配粘稠介质,减少堵塞风险);
若液体易发泡,可更换带自动排气功能的泵头,实时排出泵腔内的气泡;
调整计量泵安装位置,确保泵体低于药桶液面,利用 “液位差” 辅助液体流入,减少气泡产生与气阻影响。
故障 5:计量泵泵头内结晶或异物堵塞(长期运行后常见)
故障判断:计量泵已连续运行数月且未清洗泵头,出现不上液或排量明显变小 —— 多是药剂在泵头内结晶(尤其高浓度、易析出药剂),或异物堵塞了泵头内的流道、单向阀。
现场解决:
关闭计量泵电源,断开泵头与进、出水管的连接;
拆卸泵头(注意保存好内部的阀芯、弹簧等小零件),用清水或适配的溶剂(避免腐蚀泵头材质)冲洗泵头内部,彻底清除结晶与异物;
检查泵头内的单向阀、密封圈是否完好,若有磨损及时更换;
按原样组装泵头,连接管道后启动计量泵,确认上液正常、排量达标。
快速排查 “三步法”
遇到计量泵不上液时,可按以下步骤快速缩小故障范围:
看:观察药桶液位是否充足、进水管是否有破损 / 松动、泵头是否有明显结晶;
听:启动泵后听是否有异响(判断是否进气);
查:优先检查底阀(最易堵塞)、密封件(最易漏气),再根据液体特性排查粘度、扬程问题。
通过以上方法,多数计量泵不上液问题可在现场快速解决。若排查后仍无法恢复,建议联系厂家售后,提供设备型号、运行工况与故障现象,以便进一步精准定位问题。